2021年3月,通海正式成為云南省第七座、玉溪市唯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這項國家級榮譽讓我們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立體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座滇南縣城,重新評價它在上千年歷史中所累積的歷史厚度。特別是將通海置于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開拓與當今共建“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之下,學者研究發現,在玉溪有一條途經通海、連接南北、直達海外的“黃金通道”,也正是這條國際通道成就了通海的千年盛名。一座古城千年來沉淀的歷史文化,即使在正史中只能找到只言片語的記載,我們也能借助地方文獻、考古發掘、文物遺存、民間記憶等多種手段復刻出通海古代的樣貌,并由此印證通海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桂冠乃實至名歸、水到渠成。
位于通海古城中的聚奎閣。 記者 曾夢琪 攝
“冠冕南州”之城何以稱“古”
清代光緒九年(1883年),岑毓英署理總督一職十年后,終于被朝廷正式任命為云貴總督。這一年,他統率中國軍隊出關參與中法戰爭,途經通海時,正值城中標志性建筑聚奎閣重建后修復一新,他欣然為閣樓題寫了一塊“冠冕南州”匾額,懸掛于聚奎閣北面二樓?!肮诿崮现荨边@四個字,出自一位抗法統帥、封疆大吏之手筆,可謂極盡贊美之辭?!澳现荨庇腥苏J為指代整個云南,也有人說是滇南地區?!肮诿帷钡囊馑紕t是“蓋過,位居第一”,用網絡詞語來說叫“碾壓”。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位居第一”的實力在哪?通海地方學者認為是鐘靈毓秀的自然風光與文化氛圍,卻撇開不談通海上千年的悠久歷史。事實上,也只有班班可考的千年歷史才能讓通海從滇南乃至云南眾多的縣城中脫穎而出。這一點,對于曾以督撫雙重身份經營、治理云南多年的岑毓英來說一定了然于心。
通海何以稱“古”?從近年來滇中地區貝丘遺址的考古研究成果來看,杞麓湖周邊的海東、興義等遺址年代距今2000年至4000年間,延續時間較長,最早可追溯至商代。這一時期的“通海人”制造出了種類繁多的陶器,能建造干欄式的房屋,以小麥、稻、粟為主的種植業也初見雛形,并且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澆鑄,興義遺址中出土的兩枚青銅魚鉤,讓考古工作者看到了滇中青銅文明的源頭。
莊蹻入滇后,有一段近千年的時間,在云南很多縣城都很難找到一個坐標來標記自己的地方史。本土著名作家、學者楊楊卻用“三王之地”來給這段歷史時期的通海貼上一個標簽。他認為,“三王之地”出現過許多鮮活的歷史人物和重要的歷史事件,正是通海歷史文化的“高度”所在。
第一個王是莊蹻。他在戰國末年入滇,最先稱王的地方不在滇池,而是杞麓湖南岸。依據是《元史·地理志》“河西縣”(新中國成立后,大部劃歸通??h)條目下記載:“縣在杞麓湖之南,夷名其地曰休臘。昔莊蹻王其地?!薄对贰诽峒暗摹靶菖D”就位于今天通??h河西鎮螺髻上村。
第二個王是(左田右勾)町王毋波。他在漢昭帝始元初年曾參與平定滇中地區的廉頭、姑繒、葉榆等少數民族起義,后因功受封(左田右勾)町王,其封地就在通海。據《明史·云南土司傳》記載:“臨安,古(左田右勾)町國。漢置縣?!庇裣娜A寧、通海、峨山三縣在明清時期皆屬臨安府管轄。明朝的《天啟滇志》“古跡”一節則明確記載:“漢(左田右勾)町縣址,在通??h北,即守御所城?!薄队赫R安府志》也明確記載:“通??h,漢屬牂牁郡(左田右勾)町縣地?!?/p>
第三個王是大理國國王段思平。后晉天福元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三十七部蠻共同討伐大義寧國國王楊干貞,他的屯兵、起兵之地都在通海。第二年,楊干貞兵敗自殺,段思平遂建立大理國。
在以上這段近千年的歷史時期,除(左田右勾)町縣以外,不同的政權先后在通海境內設置過通海都督、通海節度使、通???、秀山郡等機構。
到了元代,通海作為滇南重鎮的地位并沒有改變,境內設置過阿僰萬戶、南路總管府、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臨安元江車里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等重要機構。明代以后,滇南的統治重心南移,明朝設置臨安府,治所移到建水。不過,明清兩代,通海依舊是連接滇中、滇南以及溝通海外的重要交通樞紐,經濟文化又繁榮了數百年。
“通江達?!敝貧v史上有多開放
今年5月,云南大學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林超民以“璀璨的明珠——玉溪的歷史地位與文化貢獻”為主題在玉溪作了一場精彩的講座,他在講座中分享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玉溪是‘一帶一路’的黃金通道”。
他認為,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除了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外,還有一條經過云南的西南絲綢之路(即南方絲綢之路,下同),它們都是從東到西延伸的。在云南歷史上,以玉溪為中心的地區,恰好有一條從北到南的黃金通道:從玉溪向北經昆明到四川、西藏,從玉溪向南通往越南、老撾、泰國。這條路從南到北,與三條從東到西的絲綢之路相交,把三條絲綢之路連起來??梢哉f,玉溪是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在一起的樞紐,是“一帶一路”之間的黃金通道。
林超民教授所說的“黃金通道”,有學者則稱為南方絲綢之路云南段的中線,就位于玉溪境內的高原湖泊區,貫穿了澄江、江川、通海三地,通海是這條國際通道上重要的中轉樞紐、商業城市和軍事重鎮。
那么,這條黃金通道是何時打通的?或者說通海是何時“鑲嵌”到這條黃金通道上的?2016年,通海興義遺址考古結束之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朱忠華特別關注了遺址8號墓發現的4枚海貝,其中1枚海貝背部被磨平,據他的推測,海貝應作為貨幣使用。而我國內陸地區都不出產海貝,云南出土的海貝都是外來品,最常見的是金環貝,產自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西北部。由此推斷,云南出土的古代海貝是從西南方絲綢之路輸送到云南的。興義遺址出土海貝的墓葬,其年代距今約4000年。這個發現,將云南的貝幣史以及南方絲綢之路的開通史提前至商代早期。
西南大學教授藍勇在其著作《南方絲綢之路》中將這條穿過通海城的國際通道稱之為“滇越進桑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通了。他認為,滇中地區石寨山、李家山出土的石寨山型銅鼓與越南北部出土的東山銅鼓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兩地也正是通過這條古道溝通交流的。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二征之亂”后,得知益州郡昆明族反叛,故上書光武帝:從麊泠(今越南富壽?。┏霭l,憑借麊泠水道(紅河)的運輸之利,溯流而上,經過進桑關(今河口),由賁古(今個舊)登陸出兵益州郡,以平息那里的叛亂。馬援后來也沒到達益州郡,但交趾與益州之間的通道卻早已存在,麊泠水道正是其中的組成部分,而通海是這條古道陸路部分的必經之地。
到了唐代,地理學家賈耽在其著作中為后人描述過著名的“安南通天竺道”,即從越南河內溯紅河而上,經河口,過通海、昆明,向西經安寧抵達大理,再轉保山出境,經緬甸到達印度,這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著名陸路大通道。唐代樊綽在《蠻書》中記載,唐代有一條步頭路,早在天寶年間就已經開通,它的一端在今越南境內的安南都護府,向北途經滇南、滇中,通海城是必經之地,另一端在今四川宜賓境內的戎州都督府。步頭路因其云南境內的水路碼頭位于步頭(一種說法在建水縣阿土村,另一種說法在元江縣城)而得名。這條路還有一條支線,即從越南走水路到今河口縣登陸,經屏邊、蒙自、個舊、建水、通海、江川、晉寧到達昆明,因通海是其中重要的中轉站,而稱為“通海城路”。步頭路和通海城路都是安南通天竺道東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蠻書》中還提到了一條“青木香路”,它的一頭在昆明,經玉溪的江川、通海、元江,過普洱市、西雙版納州,進入緬甸,終點在白古(南方絲綢之路的出??谥唬?。這條途經通海的商道,最晚在唐代就已經開辟。元代,馬可·波羅游歷云南,由緬入滇,走的就是這條古道,元江與通海都是他的必經之地。明代,這條古道又稱“貢象道”,清代則成了著名的鹽茶古道,商旅往來頻繁,沿途城市貿易都非常興盛。
回頭再看唐代至元代,通海城內設置的那些重要機構,從管轄范圍來看,已經涵蓋了這條古道在滇南境內的大部分重要城市。
通海文廟內的“孔子弦誦”雕像。通訊員 謝時明 攝
“禮樂名邦”美名傳揚
在外界看來,通海古城的傳統文化是“山城湖田一體”的山水文化,而通海人最引以為豪的則是禮樂文化。據志書記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通海發生地震,城樓、城墻倒塌??h令朱陽將古城修復一新后,題了一塊石匾,上書“禮樂名邦”,鑲嵌在南門外的照壁上。通?!岸Y樂名邦”的美名因這塊石匾而傳揚四方。
要感受通海的禮樂文化、山水文化,最佳的方式就是在古城找家清幽的客棧住下,逛逛城中的古巷古宅,品品巷子中的名特小吃,然后登上有“匾山聯?!泵雷u的秀山,遠眺湛藍的杞麓湖,一路上與溫文爾雅的通海人聊聊,相信通海古城明凈、靈秀、通達的千年歷史已經內化到當地居民的言談舉止中了。
近來,為了用好古城這張名片,通海堅持“以保護支撐活化,用活化反哺保護”,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持續加大名城保護力度。通過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挖掘古建筑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繼打造了毓秀苑、明馨古院、雨桐小院、喆山漫隱書院等多種文旅融合新模式,同時以打造“沉浸式旅游示范區”為目標,發揮清秀、手藝、文潤、夜色和美食五大特色,全力擦亮通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片。
古城變名城,通海也將以更加開放、自信的胸懷迎接四海賓朋。(記者 蔡傳兵)
編輯:劉玉霞 審核:楊雪